如今,全球正在加速“绿化”。氢能作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重要的消纳场景,且是最清洁的能源,正在受到资本青睐。
今年2月,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聚焦“双碳”目标下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谋划布局氢能、储能、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未来能源和未来制造产业发展。
同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重卡换电站建设组网与运营示范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原则同意在重卡换电站建设组网与运营示范、氢燃料电池研发与氢能交通运营平台应用、城市级绿能交通体系建设与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
在顶层政策频出的背景下,各地方接连发布新政。据统计,2024年,已有22个省市政府报告中出现了发展氢能的规划,预计后续将会有更多地区出台相关优惠支持政策。
为积极推进“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鼓励氢能车辆开展跨区运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发改委、科技厅3部门发布《关于对氢能车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通知》,自3月1日起,对本省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试行2年,到期后再根据执行情况适时调整。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发布《佛山市南海区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4—2030年)》,表示将全力以赴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至2030年,将南海区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总产值超千亿元、规上企业超百家的千亿产业集群。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应急管理厅、工信厅联合发布《关于快速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白准确地提出,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太阳能、风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和制氢加氢站,并且无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这是国内首个省级地区正式放开非化工园区制氢限制,该政策亦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根据国泰君安研报显示,非化工园区新建制氢加氢一体站利用低谷电价制氢将大幅度降低用氢成本。若以0.25元度电成本计算,制氢成本达到15元/kg,基本接近灰氢成本上限。
华福证券研报指出,强补贴下,氢能重卡、轻卡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凸显,产业化进程有望提速。同时,制氢走出化工园区,将有效带动绿氢项目扩散式发展,推动化工、交通等绿氢优势场景的低碳改造进程。未来,有望呈现“分布式风光项目+就地制氢+交通/化工领域消纳”的应用模式。
“当前,氢能颇受市场关注,主要来自于前期政策、技术和产业累计叠加的结果。在多重因素的催化下,2024年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望迎来突破。”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表示。
近日举行的2024氢基能源绿色发展论坛上发布《2024全球氢能产业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指出,随着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共识,氢能正在加快向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大范围的应用。全球各国的氢能布局正在向具体落实加速推进,氢能产业建设逐渐由规划或示范阶段迈入规模化、商业化阶段。
相较全球氢能发展,中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速则更为显著,正在形成系统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并与地方性氢能领域创新政策形成有效联动,助力绿氢生产和应用,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一年里,国内大量绿氢项目设立。据初步统计,2023年,所有立项的绿氢项目产能超过400万吨。有业内人士预计,在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和政策支持等因素驱动下,国内绿氢项目的审批和建设将保持较快增长。
与此同时,技术创新是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报告》称:“技术突破为中国氢能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展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全球领先潜力。”
《报告》提出以下趋势研判:一是国内外产品差距逐渐缩小,核心零部件性能和工程可靠性成为重要考核指标;二是氢能技术路径多样化趋势,应用场景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三是绿氢产品经济性仍是发展重点,应在合适区域加快探索经济可行模式;四是氢作为长时储能逐步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中的重要一环;五是氢能交通应用产品进入价格比拼的关键时刻,氢能重卡将发挥更大绿色和经济价值;六是未来碳市场将为绿色氢基能源带来重大机遇;七是国际氢基能源市场有望率先起量,宜积极把握氢基能源贸易机会;八是氢能降本增效将为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可行路径和可靠支撑。
“氢不仅是能源,也是重要的高能材料,在碳中和面临巨大挑战的国情中,能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应围绕落实‘双碳’目标,因地制宜推动多元化制氢模式,拓展绿氢下游低碳产品,促进氢在合成氨和甲醇等大宗化学品、绿色航空燃料和火箭燃料、冶金、氢燃料电池等领域低碳应用,加快构建氢经济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在该论坛上表示。
根据氢能的制取方式,可将其划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其中,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解水制取的氢气,就没有碳排放,被称为“绿氢”。由于绿氢成本相比来说较高,目前占比较小。
“氢能的经济性体现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氢气价格、车辆运行效率、维修成本等,预计随产业链的成熟和政策支持的加强,经济性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渐显现。”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称。
作为产业投资人,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张子衡表示,对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应持谨慎乐观态度。在他看来,伴随着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价的迅速下降、制氢产业规模化效应渐起,绿氢成本正在不断下探。但相比于传统化石能源的制氢成本,绿氢目前仍不具备经济性。
据悉,绿氢主要因氢气成本比较高限制了应用。其成本结构中,制氢端约30元,储运端约10元。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制取绿氢的核心是电解槽,电解槽成本必然的联系到绿氢成本。伴随着储能及光伏的成本下降,氢光储一体化商业化路径将更加清晰。预计2024年,电解槽产能将达到3GW,氢能成本有望下降。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随着绿氢项目建设和下游应用的探索的推进,产业链商业模式有望逐步确立。电解槽技术迭代和氢—电耦合的优化有望帮助绿氢降本。而绿色氢基燃料在远洋航运中的推广、氢冶金示范项目的落地也有望带动绿氢的新需求。中信证券方面看好绿氢市场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绿氢设备及新兴应用的需求扩张有望带来投资机会。
目前,国内绿氢以风光互补电站对应的制氢成本最低,预计可在25元/kg以内。未来,绿氢降本有赖于电解槽效率的提升以及氢电耦合的一直在优化。中信证券方面预计,2025年,绿氢成本可以回到20元/kg左右;2025—2030年之间,有望实现与灰氢成本的平价。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围绕加快构建氢能产业生态议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以规模带动产业提质降本;二是打造低成本绿氢保障,支撑氢能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三是突破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瓶颈,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规模化低成本绿氢供应体系至关重要。还可通过碳市场赋能,制定氢能产业碳排放行业基准及相关方法学开发,将绿氢的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以推动其降本增效。”张国强说。